近日的饭局上,有位公务员朋友向我诉苦,其所在县因“脱贫攻坚”工作不力被市里通报批评。之后县里下发文件,要求所有精准扶贫人员下到脱贫对象家中,有些甚至要求暂缓手中工作,与脱贫对象同吃同住,并且实行“5+2”的工作机制,直到脱贫对象脱贫。这种情况已经连续两周,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的开展。 中央的精准扶贫政策落地以来,成绩斐然。然而这样的好政策,总会有歪嘴的和尚把经念歪。脱贫攻坚是具有复杂性和统筹性的工作,是对地方党委资源、政策、群众基础等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的考验。扶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没有有效的政策托底和产业支撑,单让精准扶贫人员每天到脱贫对象家中“报到”是无济于事的,即使帮忙干活儿也是杯水车薪。 精准扶贫是让扶贫人员充当政府与贫困户之间的桥梁,贫困户通讯员,政府的宣传员。精准扶贫人员入户到脱贫对象家中,固然是为了了解情况,实现“精准”。但是“5+2”式的深入群众实在有欠妥当,深入群众的目的是更好的服务群众,公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也是服务群众,二者不能互相拆借,片面强调“入户率”、动员率、投入物资量,这不仅降低行政效能,增加行政成本,也是为脱贫工作徒增压力,给群众增加负担,事倍功半。 归根结底,这样的脱贫工作要求出现还是不排除一些地方党委以文件落实文件,以形式落实政策,大搞“唯政绩论”。而出现这种情况大多出于两种原因,一是从思想上对扶贫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被上级批评之后为了体现重视,矫枉过正。另一种则是某些上级党委考核大多时候仅看数据大不大、材料写得精不精彩,不考虑一些贫困县的实际情况,只要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不经过严谨论证就对工作进行“一票否决”。这两种情况是非常不可取的,各地党委应当对这样的形式主义扶贫引起足够的警惕,这是政策、资源的浪费,不仅打击扶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拥护。我国的扶贫工作任重道远,决不能让一些歪嘴和尚把好经给念歪。(罗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