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位,谋其政”固然重要,“在其位,‘能’谋其政”“在其位,‘可’谋其政”也应当值得我们深思。唯有如此,“孙连城”式干部才会少一点,老百姓的笑脸才会多一点。 近日,随着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各式各样的官员已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其中,“胸怀宇宙”的京州市光明区区长孙连城无疑是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人物,让人啼笑皆非又恨之入骨。 看罢剧情,大家一定会说孙连城这样官员就是“为官不为”“尸位素餐”,这种每日信奉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价值观的官员是万万要不得的。没错,在现实中,类似这样的官员一定也不在少数,我们可以说他们作秀、应付、懒政、没有担当……但是,换个角度想想,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官员呢?这么多的“孙连城”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剧中,孙连城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没有任何所谓的“政治资源”,同时他不行贿受贿,不溜须拍马,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做到了省会城市的一区之长。可见,其是有一定能力的,可为何如今就变成了一个“不善为”“不能为”“不作为”的“三不”干部了呢?这和现实中的许多官员如出一辙,他们满怀志气,想要干一番事业,想要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一路的现实却磨光了他们所有的激情和热血,让他们不得不成为这种“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的闲散懒官。 而这种现实当然也是多方面的。其一,“为别人做嫁衣,替别人收摊子”。诸如“李达康”这种能臣的功业需要“孙连城”们一点点去落实,“丁义珍”这种硕鼠的窟窿也需要“孙连城”们一点点去填补,他们必须日复一日地去维持体制惯性,这是他们的必然职责,没得选。其二,“上无体恤,下无谅解”。他们的确有着自己“无法言说,言说了也等于零”的难处,无关系,无背景,只得老实按制度行事;百姓闹,领导催,最终他们只能“一拖再拖”,致使许多问题悬而未决,落得一个“不作为”的骂名。其三,环境使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处于如今的环境,在各种“潜规则”“资历背景”“人际关系”下,晋升的希望真的会被慢慢被湮灭,从而让许多官员望而却步,丧失热情,成为一个百无一用的“公堂木偶”。 当然,我并不是想为“孙连城”们洗白,他们“不作为”式的腐败必然有其自身思想退化的因素,的确应当受到不姑息的严惩。我只是想说,现实中确有那么一些人既做不了“李达康”,也做不了“侯亮平”,而成为“孙连城”,是他们挣扎无果、无可奈何的选择;我只是想说,在我们反腐倡廉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多一些整个体制、环境因素的考量和改变呢? “在其位,谋其政”固然重要,“在其位,‘能’谋其政”“在其位,‘可’谋其政”也应当值得我们深思。唯有如此,“孙连城”式干部才会少一点,老百姓的笑脸才会多一点。(张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