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山市委组织部大力实施“嘉才”行动,峨眉山市始终围绕栽好“梧桐树”、引进“金凤凰”的目标,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以“嘉州英才培育计划”为统揽,全力打好人才引、育、励“三套组合拳”,为加快打造绿水青山典范城市,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节点崛起提供智力支撑。
刚柔并济打好“引才拳”。坚持市场导向,做好产业引才文章。一是产业赋能聚精英。紧扣该市文旅融合发展和“九个一”现代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保乐力加项目,新引进爱尔兰籍威士忌酿造专家威廉·莫里西博士团队,在峨领军型产业人才团队达到6支。组建了峨眉山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专家委员会,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鲁成银、澳大利亚茶叶协会主席莎琳·约翰斯顿、日本静冈大学教授中村顺行等27名国内外茶产业专家入会;构建校地合作新模式,市属国企并购中科乐美环保科技公司,实现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的“产学研”合作,新增校地院地合作项目5个。二是靶向指引寻优才。该市实施“文旅优才”计划,编制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分年度挂图式推动引才项目实施。年内组团赴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招才引智9批次,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33名,招聘文旅产业人才300余名。壮大“峨眉学”研究会,新邀请了原省中药管理局局长、博士生导师杨殿兴、四川大学教授杨振之、新华社全媒体中心主任周羿翔等入会,学会知名专家学者达到34名。三是乡情动引召归雁。优化在外峨眉籍高层次人才及海外人才库199名,通过创业招引、乡情吸引,回引培养返乡创业人才65名、致富带头人350名、优秀农民工710人。借势乡村振兴,制定了《峨眉山市新型农业集体经济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鼓励扶持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民宿康养等产业。 多方聚力打好“育才拳”。注重盘活人才存量,多渠道培养“双创”和高技能人才。一是平台抓孵育。实施创新创业青年带头人培养计划,通过创业指导、园区免租、贷款贴息,孵化“双创”项目76个,青年人才630余名,免去厂房租金300余万元,投放贴息贷款千万余元。其中,伊心动漫公司在新冠疫情期间临时转产口罩2000余万只,鑫锐新材料公司获得第三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二是行业重内育。充分发挥了行业协会培育人才功能,通过向行业协会派驻人才工作指导员,全年培训导游、酒店管理、文创等文旅人才3000余人次。紧扣“儒释道食茶武药”七大本土核心文化IP,通过行业内育、师徒帮代培育文化类人才130余名,新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1名,总量达153名,其中,国家级1名、省级5名。入选“天府万人计划”1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名。15名优秀高层次人才获发“嘉州英才卡(天府英才B卡)”。三是企业强自育。主动牵线搭桥,鼓励企业成立技术中心,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成功申报李登尧等4个乐山市级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个乐山市级技术中心,全市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有2个,获“中国制茶大师”殊荣3人,带动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760余人,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省级高成长型企业2家。 全力以赴打好“励才拳”。营造良好氛围,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力。一是服务励才。建立了峨眉籍高层次人才库56名,纳入县级领导日常联系服务范畴。县级领导全覆盖结对服务高层次人才,甘当“店小二”,在招商引资、宣传推介、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精准对接。二是政策励才。制定了《峨眉山市“峨眉英才”培育计划实施办法》《“峨眉英才卡”(天府英才卡C卡)制度实施办法(试行)》,鼓励入选对象创建工作室、团队建设,给予3万元工作经费,并享受相关优先优惠,“打捆式”扶持。调整了《峨眉山市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加大了对领军人才、高新技术企业、重大科研平台奖补和税收减免等。用活3000余万元人才基金,加大名师名医名校长引进扶持和奖励。受理了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申请7人,兑现7万元,发放人才安家补助费上百万元。三是示范励才。该市全年从各类优秀人才中发展中共党员252名,推荐担任市县“两代表一委员”26名,3人获得“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6人受省级劳动模范表彰,16人获得省市脱贫攻坚先进表彰。 (来源单位:中共峨眉山市委组织部 耿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