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促进年轻干部成长,是个永恒的话题,破题之道一直“在路上”,笔者以为可从三方面入手,让更多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燃点年轻干部干事的热情。现在的年轻干部很多是“三门”干部,具有过硬知识储备,但欠缺社会阅历,容易在工作中开“倒车”----从刚出校门时的心高气傲,到发现工作不尽如人意的心浮气躁,到最后发现无力改变时的心灰意冷。这种思想贻害颇深,不破不立,组织部门应该重视年轻干部思想教育,既要帮助年轻干部破除替人“打工”得过且过思维也要防止“老子天下第一”般好高骛远的思想。是否“人生赢家”不能简单等同于职阶高低,有热情、能干事、干成事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捷径”。 创造年轻干部干事的舞台。“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种思想还是很有市场的,有没有道理,当然有,但如果以局部道理代替普遍真理,那就没必要了,毕竟年轻干部在个人造诣、能力素质上也分“三六九等”,“一棒子”打死所有,是不恰当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在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中,不仅需要老将冲锋,还得敢让小将“亮相”,多给年轻干部们创造干事的舞台,让干部在急难险重中砥砺成长。 优化年轻干部干事的环境。应试教育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答案的唯一性,这对中国影响深远,放之于党政部门中,这种“唯一正确性”表现的很明显,一如很多年轻干部初入“公门”,便以成笔杆子为荣,却不耻于成为接地气的“泥腿子”。为什么?因为泥腿子相较于笔杆子没有“前途”。这种唯一正确性,让朋友相聚,首问升官否?再问是否已从基层跳“农门”?当答之二者皆否,则鄙夷之色尽显。这种干事导向要不得。党委、组织部门应该把重基层的导向叫得更响,抓好制度落实,不能让年轻干部那些热爱基层、投身基层的干部流汗又流泪,要让年轻干部们在基层大有可为,逐步优化成长环境。(8月22日搜狐网采用) 拟稿人:何琴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