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新办就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今年就业形势相对复杂艰巨,包括今年765万高校毕业生在内的青年就业群体总数大约1500万,同时由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将会造成用工不足。他称由于化解产能过剩将会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钢铁、煤炭系统约有180万职工需分流安置。 面对公众普遍对于“180万人下岗”的质疑,部委回应“中央财政将拿出1000亿资金用于职工安置。同时明确将鼓励本企业内部安置职工。对不能实行市场就业的困难职工开辟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对符合条件的实行内部退养。”然而,“片面之词”难以化解这些处于产业改革浪潮中的“身不由己”的职工内心的焦虑。 毕竟,早在2月中旬,发改委就曾许诺“不会再出现新一轮下岗潮”,但部分职工下岗情况加剧却毋庸置疑。另一方面,“用工荒”口子却越拉越大。仅依据广东省人社厅最新数据显示,春节后全省企业出现短期性用工缺口放大现象,峰值为80万至100万人。 诚然,在经济发展周期中,因有些产业兴起发展需大量人力,有些则劳动力冗余,导致“失业与空位”不可避免。从而,我们当下要做的不是扭转“去产能”的经济质量提升道路,而是让结构性失业从“拦路虎”变作产业改革的“加速器”,其中的关键因素是市场力量。 应看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曾出现大规模“下岗潮”,当时市场已给出解决方案——进一步放开市场。当年劳动力自由流动还很新鲜,意义不确定性。但近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会发现,近二十年经济腾飞的活力源头之一恰恰在于劳动力自由流通。从而,目前我们所再度遭遇的“下岗”问题,也可能是经济下行形势中一次增长的机遇。这次的解决办法可借鉴以前的成功经验: 从行业层面看,这需要对僵尸企业“快刀斩乱麻”,及时止损,给更为市场化的企业留出发展空间;从企业管理上讲,则需要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这不仅仅是破产兼并重组上的改革,更是整体资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上的更新。 对政府而言,“公平”是根本,这需要整体的社保机制和失业救济制度及时跟上,在技能培训与再就业方面加大财政支出,可通过减税给企业减负和国企分红划拨社保资金池等手段,为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提供更优环境,从而促进市场健康消化更多的劳动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