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 |
|
“随时准备着为党员和人民牺牲一切……”在金口河区“1·14”抗震救灾的现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决贯彻省市、区委抗震救灾部署,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以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状烈的赞歌。 党旗在灾区飘扬 “必须飘扬抗震救灾的旗帜,必须争做抗震救灾的行动标杆,必须争当灾区群众的贴心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金口河区190个基层党组织和2600余名党员干部立即响应,迅速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尽最大努力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地震发生后,吉星乡党委庚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震后二十分钟,组织党员干部和民兵迅速奔赴震中联合村凉河坝,全面开展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和搜救工作。道路由于垮方、倒塌的原因基本中断,党员干部和民兵在乡党委书记万永方的带领下徒步登上联合村,第一时间赶到震中。 乡党委首先把受灾群众紧急转移,防止次生灾害作为重中之重,经过对每一处危房的排查,对每一位滞留在危房下的群众劝说,下午17点前8户32名受灾群众得到全面转移和妥善安置,1名受伤人员得到有效治疗,联合村所有村民全部实现安全转移。党委书记万永方态度十分坚决地说:“宁愿我们自己多吃点苦,多受点累,多吃点亏,也要让群众少吃苦、少受难、少遭罪”。 道路的畅通是抗震救灾的最大保障,震后省道306线多处塌方,坍塌土石方量约9000立方米,严重阻碍了救援车辆的进入。区公路局党支部迅速集结30余名党员志愿者,带着装载机1台、抢险车3辆、装卸车10辆,奔赴S306线开展道路抢通工作。经过三个小时的紧急施工,3200方坍塌土石被清理干净,道路恢复畅通,抢险保通初战告捷。
党徽在灾区闪光 灾情就是战场,救灾就是考场。金口河区迅速建立了一支志愿服务力量,分类成立医疗救护、突击抢险、治安联防、宣传引导等党员志愿服务队,组织带领群众抢险救人、转移物资,设立党员咨询点,开展灾情全覆盖排查,积极帮助群众开展生产生活自救。 在得知震中为吉星乡联合村后,金河镇机关党支部迅速带领机关党员干部前往震中给予支援,在得知通往震中的老乐西路(金河镇五星村段)垮塌严重后,机关干部迅速调整方案,就地开展道路抢修工作,由于道路垮踏处断断续续,大型设备根部无法上山,金河镇机关党员干部只能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地清理道路上垮塌的土石,当实在无法搬动的石头时,就两个党员、三个党员,甚至全体党员集体搬运,或者移到能够保障救援车辆通过的路边。其中,部分党员干部手磨破了,脚也被搬起的石头压到了,但他们从未说过放弃,因为他们知道,震中还需要救援,震中的老百姓还等着干净的水、过夜的棉被和充饥的食物。 区医疗救助党员志愿者们深入乡镇、学校等抗震救灾一线开展救灾和救护工作,坚持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他们在全面救治6名受伤群众后,并没有撤退,依然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开展了群众的心里疏导和安抚工作。“大妈,您的身体有什么不适吗?”“大爷,你们不要担心吃住问题,区委、区政府都会给你们妥善安排”在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中,不断搭建起干部群众连心桥,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白衣天使”这个称号。
党员在灾区奋战 灾难是一块检验干部的试金石。在抗震救灾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金口河区党员干部时刻都展现着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垂范。从县级领导到一般干部,从帮扶单位到“第一书记”,无不都践行了党员干部“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 吉星乡民政村“第一书记”夏拥召在得知金口河区发生地震后,庚即从乐山赶到民政村,和村组干部一起全面开展灾情排查。他要求村组干部做到一户一表真实全面统计受灾情况,实行灾情零报告制度,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要求各村民小组落实专人每天逐户查看灾情,对老弱病残群众进行监护,转移房屋损坏严重和周边灾害隐患严重的人民群众200余人,转移物资达10万余元,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有灾民,哪里就有他亲切的安抚。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孙建在震后庚即组织班子成员及时成立了区委组织部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前往震中联合村,在联合村农户家中,余震还在不断侵袭着这濒临垮塌的房屋,孙建部长握着群众的手说到:“党员干部是群众的主心骨,我们将和你们一起共度难关。”正是这种与群众“共度难关”的精神,支持着孙建部长,他在一天内走遍了全区每一个群众安置点和救治点,让群众时时能看到干部的身影,听到干部的声音,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和感化灾区广大群众,从而增强群众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
文章来源:金口河组工网 发布日期:2015-0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