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就是一名普通群众,身在群众中,当然要心系群众之事;我又是一名基层干部,一名想干事、愿干事的干部。”王其忠,金口河区永和镇新民村党支部书记,用他一次次实际行动、一年年默默奉献,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1964年出生的他,已连续三届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期间,始终心系群众、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带领全体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塑造了新民村的崭新面貌。他情系乡亲的工作态度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获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获得了上级组织的肯定。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新民村党支部也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他们是我的亲人” “农村工作很复杂也很辛苦,工作中也时有群众不理解,但只要把他们当亲人,拉近彼此间的距离,给他们办好事,最终所有的不理解和怨恨都是值得的。”不管是工作上的他,还是生活中的他,给人的感觉总是一副笑嘻嘻的样子,“脾气好、不计较、好干部”这是村民给予他的最质朴也是最高的评价,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亲人般的信任和依靠,村民们一遇到停水断电、矛盾纠纷时总会第一个就想到他。 2012年,一名从桠溪村嫁到新民村的女子被丈夫所杀,女方家属集结多人到男方家讨说法,眼看势态即将生变,群体性事件一触即发。为避免刑事案件基础上引发群体性纠纷,王其忠提出先安葬死者,面对男方家中80岁的残疾老父亲无法支付丧葬费用的现实,王其忠组织全村党员捐款10000元(其中5000元为王其忠所捐),帮助男方顺利安葬死者。死者的顺利下葬,转移了纠纷双方的注意力,群体性事件也因为王其忠的“管闲事”而被消灭在了萌芽中。 新民村以前是出了名的信访村,经常有上访户到区、到市上访,通过王其忠的亲情面对、真情调解、有效疏导,如今的新民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成为了“零信访”村。 “那都是我应该做的”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村干部,虚的假的我不会,长篇大论我不懂,但我知道只要干实事,群众就会满意,我也没有任何成绩,因为那都是我应该做的。”不善言辞的王其忠在谈及自己的成绩时总是显得那么轻描淡写。 2010年以前,新民村的村组道路、连户路多为沙砾路,崎岖不平,一遇雨雪天气,更是泥泞不堪,出行十分困难;新民村三组没有纳入农村电网改造,300余名群众用电难问题十分突出;新民村四、五组人畜饮水设施十分薄弱,饮水管道年久失修,一遇旱季缺水、盼水、找水、引水就成了当地群众的一块心病。 为了解决群众行路、用电、饮水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王其忠多方奔走,充分发挥村支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辞辛苦,四处衔接,先后争取各类帮扶资金50余万元,带领群众硬化通村通组路、连户路3.2公里,维修饮水管道2000米,为新民村六组修建了活动广场、二组修建了活动室。积极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产业,2014年3月份,再次为六组、七组争取到200亩土豆种植项目,用于群众增产增收。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4891元增长到2013年的7207元。 “我只图心安” “他们为新民村的发展做出过贡献,我们不能忘记他们,钱很少,但是干部们会感到很温暖。”新民村地少人多,主要收入来源依靠村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多,党员老龄化严重。他算过这样一笔账,办公经费目前10000元,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经费投入在慰问困难党员干部、死亡党员家属和优秀大学生上。“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将来希望他们回来建设家乡,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的道路。”王其忠决定,从微薄的办公经费中拿一笔钱奖励本村考上本科的大学生。除此之外,他经常自掏腰包贴钱帮助困难群众,别人为他感到不值,“干个工作,工资全部都倒贴出去了,图啥子”。“不图什么,我是村支书,他们贫困,我心里很不安,我做些实事只图心安。”就是这样一位把群众当亲人的基层干部,在农村默默奉献数十载,不顾安危、不要回报、不图工资、不计名利,只图心安。 2014年,新民村彝家新寨建设将新建35户,改建30户,规划种植核桃300亩、猕猴桃200亩。王其忠说“村民们住上了好房子、有了增收致富的路子,日子只会越来越好,这才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的意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