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研县城西北,龙泉山脉尾端有一个人口不到1600的小村子——天湖村。这里丘高谷深,因云雾常静如湖泊般漂浮而得名。“布谷声中雨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每年春天,这里都会有许多布谷鸟穿梭林间,催人耕种。1998年10月,冯俊华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从此开始了至今16年的“催耕”历程。16年春华秋实,岁月在当年的英俊小伙身上留下了无情的痕迹,而天湖村山间蜿蜒的水泥路、流水潺潺的水渠、渐渐葱郁的核桃林也无不留下了他的足迹。 “支部+协会”的探路人 “有鸟不飞天云坳,有女不嫁天湖郎。”16年前的天湖村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信息闭塞、条件落后,村民忙碌大半年仅勉强温饱,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如何改变落后面貌?改善群众生活?如何让外出青年重树对家乡的信心?这些个问号常常让上任之初的冯俊华彻夜难眠。冯俊华知道,天湖村的落后不是因为地理位置,而是乡亲们一成不变的观念。 “天湖村海拔600米,气候温润、光照充足,但大家只种植松树、柏树,见效很慢。应该多试些品种,抓好林下经济,利用好地理优势。”冯俊华将土壤、水质样本送到县城检测,并上门咨询林业、畜牧专家,把想法与乡党委、村“两委”班子沟通,形成了“山顶栽树、山腰种药、家中养兔”的思路。要把思路变成行动,还面临资金、技术和群众基础等问题。没有资金,冯俊华带头找贷款、要项目、赊种苗;没有技术,他托朋友、找关系,软磨硬泡,硬是请来老师;最难的是动员乡亲们试种,挨家挨户的宣传动员,受了不少白眼、讽刺,但他从未放弃。“看到俊华这样为大家劳心,再不动起来就对不住人了。”天湖村2组的熊国洪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感慨地说。就这样,在乡党委的支持下,他们先后引进了栾树、白芷、川红花、菊芋、黄柏多个品种试种、推广。经过不断的积累,如今的天湖村基本形成了林满山、兔满笼、鸡满林、药满园的格局。为凝聚发展合力、壮大集体经济,天湖村党支部领办了兔业协会、林业协会、林下生态养殖合作社等组织,带领乡亲们抱团闯市场,吸纳会员700多户、1100余人,注册“天云”、“天云山”商标,有机兔、跑山鸡、土鸡蛋等产品实现年产值900万元,人均增收5500元,实现集体收益16.5万元。 2014年1月,马边金凉山农业公司进驻天湖村,第一期1150亩核桃种植和年出栏2000头乌金猪的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已初具规模,流转收入、务工收入、入股收入,村民的增收渠道日渐丰富,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 整治“火车村道”的召集者 除了种养品种问题,交通不便也曾经困扰着天湖的村民。树子种好了没人来买,只因搬运费用太高;兔子养好了没人来收,只因商贩到了路旁还得等上半天。“能开火车的村道”,2010年6月16日,有网友在贴吧晒出了天湖村村道车辙深深的照片,再一次触动了冯俊华。“想起来都没面子!”天湖9组村民方忠林找到冯俊华,“俊华,现在大家钱是找了,路怕还是要修起来哦。” 这一切,冯俊华早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面对人均约1500元的筹资难度,不仅多数村干部打起退堂鼓,他也有怕村民负债的担心。见时机成熟,冯俊华庚即组织召开村“两委”会,他说道:“大家咬咬牙,把路修通了日子才有盼头,难道大家愿意走一辈子烂路、穷一辈子?”他号召村组干部带头筹资,当好“布谷鸟”,大声告诉乡亲们“我们该修路了”。就这样,冯俊华带领一班人跑田坎、到院坝,召开村民会议反复算经济账、发展账、长远账,迅速在10组、8组形成共识,短短10天时间,就集资60余万元。87岁的老党员、烈军属方德安老两口,仅靠烈属补助维持生活,仍倾其所有率先交出7500元筹资款。在方德安等人的带动下,全村群众统一思想、筹资投劳,建设村道热情高涨。短短半年时间,全村通过向上争取、“一事一议”、募集社会资金、以劳折资等累计筹集资金255万元,保障了道路、水利加快建设。截止目前,全村14个村民小组全部实现组道和入户道路硬化,“小农水”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全面竣工,坚定了兴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困难老妈妈的好“儿子” “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就是要让每一名党员真正履行誓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冯俊华一开始就给村里的党员定好了“调子”。其实,大家都知道,冯俊华天生一副热心肠,作为农家子弟的他,对群众的感情发自内心。 2009年5月,天湖村6组与老母亲相依为命的祝发兴突发疾病,对早已家徒四壁的他而言,真是雪上加霜。了解到情况后,冯俊华主动上门承担起了照顾祝老妈妈的义务,并让祝老妈妈认他做“干儿子”。他定期上门看望,帮忙下地干农活,送祝发兴到井研县医院医治,累计资助5000余元。如今,祝发兴已经可以下地走路,曾经因为儿子患病而愁容满面的老妈妈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冯书记,我们现在日子也勉强过得去了,你事情多就别经常来嘛。”每当听到祝发兴说这些,冯俊华总默而不答,隔不了几天,这位“干儿子”又会准时出现在祝家干这干那。 贫困党员祝明贵、五保户方强、残疾人帅怀云……一提到冯俊华,无一不心怀感激。“我是最基层的党员,应该做好份内的事情,不给组织丢脸。”冯俊华用朴实的行动,践行着崇高的誓言。 16个年头,村民的年均纯收入从2000元增至8600余元,组道户道由“零公里”变成了全硬化,“支部+协会”模式在天湖萌发,得到市、县领导充分肯定,在全市推广。“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县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乐山市劳动模范”、全县优秀村干部……一个个荣誉和表彰的背后,记录的是冯俊华带领天湖村群众破茧成蝶的艰辛与汗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