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纪委公开曝光了九起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反映了山西、安徽、四川等地村支书、村主任、乡镇党委书记等利用职权侵占扶贫资金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侵蚀了党的执政根基,同时提醒我们:打好扶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应该及时清除损害人民利益的蛀虫,营造一个干净、纯洁的政治生态。 权力为人民所赋予,当为人民服好务。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虽手中掌握着关系民生大计的权力,但应该明白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如果连自己都管不住,更谈不上廉洁自律的引领和身先士卒的带头。中纪委拍掉的“苍蝇”,告诫一些还抱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思想的领导干部应该收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人,用好自己的权,把精力用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上,而不是巧取豪夺,私吞国有资产。权力意味着义务和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权力不是用来谋私的。正确行使权力,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必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不断检查改正自己的缺点不足。 扶贫攻坚责任重大,当注重加强资金监管。中纪委通报案例都涉及到侵吞扶贫资金问题,这些腐败的官员通过巧立名目、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等方式侵吞骗取国家扶贫资金,这些行为严重影响扶贫脱贫工作进度,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党和政府形象。要保证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必须加强资金去向监管力度,确保每一笔资金有去处、见实效。认真执行好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指示,管好、用好民生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这是人民赋予政府的重大责任,也是建设廉洁政府的基本要求。 牢牢树立公仆意识,当为人民谋利益。要想把群众的事办好,凡事都要把他们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同群众打成一片,同他们一起乐,一起忧,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问题,为他们办事时要做到细致入微,不能懈怠不前。领导干部只有对手中的权力心存敬畏,才能自觉做到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成为一个受群众欢迎的好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好人民群众的公仆,尽心竭力地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尊重群众表达主张、参与决策的权利,梳理、整合群众诉求,顺应群众创造热情,不搞一言堂,使决策建立在民意、科学、民主的基础上。 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对扶贫攻坚的监管不能停步不能放松,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既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铲除权力腐败的温床,又要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