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加快乡镇工业区升级打造乡村振兴强引擎
南通“三智”促“四减”赋能公共资源交易环境再提升
苏州工业园区推动科技金融赋能创新发展
昆山加快乡镇工业区升级打造乡村振兴强引擎
昆山作为国内县级市经济发展的最前沿,乡镇工业集中区起步早、发展快、企业集聚度强,8个镇全部入围全国千强镇,7个镇位列前100名。
政策引导转型升级
昆山印发《工业区改造升级工作指导意见》,把镇区小微特色产业园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对各级园区统一规范管理、考核评价、政策激励,推动园区实现亩均效益、新增规上企业占比大幅提高。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培育一批硬件设施完备、产出效益较优质、运营管理到位的乡镇小微产业园。
统一规划加大考核
昆山把各镇区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与因地制宜建设小微特色产业园有机结合,统一规划实施。市级层面对园区产业特色、运营管理、亩均效益、安全生产等工作开展绩效评价和星级评定,对经考核首次认定为市级小微特色产业园的运营主体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认定奖励;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A类企业享受土地使用税、金融支持等系列优惠。
精准招商优化服务
围绕开放型园区的产业定位,昆山市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领到上海邀请客商洽谈,第一手了解客商需求,促进项目迅速落地。同时,昆山积极探索产业链招商,在引进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跟踪该企业的上下游配套,吸引他们投资跟进。对于本地短缺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引进,缺什么引什么,以健全产业链配套。
环境建设成为保障
在硬件上,加快生活配套建设,实施交通网、电力网、交通网、宽带网等一批重点工程,实现园区的“十通一平”。针对台商较多的现实,建设妈祖庙,满足台商精神方面寄托。在软件上,积极打造“效率昆山”,始终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打造服务品牌的核心,“不说不能解决、只说如何解决”,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形成良好的口碑。启示与建议。“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强则经济强”,对比省级重点园区,我市乡镇工业集中区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仍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很好地挖掘。建议我市学习昆山发展小微特色产业经验做法,助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量增质更优”。坚定不移调结构。建议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支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全面强化品牌建设,精准指导企业加强品牌化发展和深化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开展发明专利申请,提升企业对专利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企业竞争力和附加值。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路子,提升中小企业市场占有率。持之以恒强配套。多方争取资金、充分挖掘民资参与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采取联建代建、股权出让等多种方式,推进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停车场、绿化等功能区划分及建设。完善工业污水处理厂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的工作思路,推进路网、电网、通讯网络等建设。储备一批可供建设用地,提高项目供地速度。提高效能优服务。深化落实“一网通办”“马上办”等改革创新服务事项,为企业提供创业投资服务“大礼包”。健全首问负责制、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各级机关工作人员要对政务服务事项,挂钩企业全程跟踪服务到底,将细节服务落到实处。全力以赴争资源。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自费办出口加工区,就是全力以赴争取项目资源所取得的成效。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往上要资金、要政策,通过密切对接、争先进位为园区争取更多土地指标、用能指标、经费奖励。要善于盘活现有资源,通过改革推动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有效激发内生动力。
南通“三智”促“四减”赋能公共资源交易环境再提升
今年以来,南通市以“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为抓手,以“智能管理、智慧交易、智联服务”为主线,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为目标,深化全领域全链条全周期“一网通办”体系建设,提出优化措施22条,简化环节12个、减免材料5项、压缩时限11项。
优化服务流程,实现交易事项“零等待”
实现主体信息入库人员新增及调转登记在线办理,相关单位只需线上填写信息并上传附件即可提交调动申请,即时办理,自1月以来,已完成线上人员调动367人。
精简办理资料,实现市场主体“零跑腿”
完成交易系统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的对接,招标代理在交易系统中进行项目注册登记时即可一键获取项目审批信息,实现了交易数据的互联互通、共用共享。
压缩服务时限,实现交易全程“零拖延”
利用CA签章和电子水印防伪技术,实行中标通知书在线签章、在线查阅、随时下载、自助打印,实现中标通知书“秒送达”,切实减少交易主体时间成本。
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投标过程“零收费”
自2月10日起南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各分中心免收交易服务费用,切实减轻来通参与招投标企业资金负担,每年预计将为各方交易主体节约成本近3000万元。启示与建议。南通全面梳理了项目受理、资格审查、质疑投诉、中标通知书打印等高频事项,深挖交易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精准施策,对我市优化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简化工作流程,推广线上办理。实现建设工程销号线上办理,中标单位无须携带原件至现场申请;健全交易领域线上异议(质疑)、投诉举报接收、转办、处理、反馈工作机制,提升市场主体办事效率。规范业务材料,实现信息互通。规范优化土地出让一次性告知指南,对出让前后环节重复提供的资料进行优化、合并,项目成交后第一时间向竞得人告知资格后审材料清单,确保资格后审当天办结,避免交易主体多跑路。压缩办理时间,降低办理成本。最大限度压缩政府采购环节办理时限,缩短中标合同签订时,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全市免收交易服务费用,推广投标电子保函服务,降低投标保函费率上限。
苏州工业园区推动科技金融赋能创新发展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畅通政银企三方对接渠道,形成独具特色的科技金融“园区模式”,引领科创和金融同频共振高质量发展。
深化政银合作,盘活社会资本
通过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以贷款风险共担方式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发金融产品,保障中小型科技企业金融需求。成立江苏省首家政策性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运用“投资+债权”双维评价模式,综合判断企业创新性和成长性,累计向400多家科创企业发放贷款超15亿元,有力支撑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成长。
打造服务平台,搭建供需桥梁
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实时在线“云服务”。上线“园易融”平台嵌入园区“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模块,实现金融业务办理与政务大数据融合连通。目前,该平台已受理1811家企业的7448笔融资需求,支持金融机构为其中1735家企业授信392亿元。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金融供给
发布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质押创新创业债,探索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证券化。建立多种园区科创基金,灵活配置财政资源,将基金与园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相结合,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面向企业提供创业辅导、股权路演等增值服务,同时采取直投和拨投结合方式,支持企业快速成长。启示与建议。科技金融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苏州通过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带动社会资源高效配置,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建议我市各级园区学习借鉴。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风险投资、科技保险和科技信贷等金融产品供给,满足科技企业不同成长阶段资金需求。出台科技金融扶持政策,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三位一体融资格局,扩大风险补偿资金池,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探索科技企业债权融资,切实提高金融助推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建设数字化投融资环境。搭建科技金融共享服务平台,保障金融信息对称性,实现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有效对接。建立金融机构为主的信息共享渠道,形成政银企三方良性互动,提高信贷审批效率。推动科技金融配套设施建设,鼓励设立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服务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全面信贷服务。扩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推广“高企贷”、“苏科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科技金融产品,扩大科技金融服务覆盖面。健全科创基金生态体系,加强科技企业信用管理,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完善天使投资退出及流转机制,缓解初创科技企业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