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日报讯 每周有记录,每月有小结,每季度要考核……从2015年1月起,五通桥区作为全市公务员平时考核唯一试点区县,在全区53个部门、12个镇(乡)全面推行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从此,机关干部干多干少真的不一样。全程记录:还原工作轨迹 4月7日,笔者翻开五通桥区公安分局李岚的平时考核登记表,每天做了什么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我们的平时考核登记手册。”李岚告诉笔者,这本厚厚的手册涵盖了周记录、月小结、季总结等。每天做了什么工作必须全部记录在册,这些记录将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通桥创新制定“一套体系”,实行全年12次“月评鉴”、4次“季考评”,改变“一考定全年”的传统考核模式,考核方式从定期考核向日常考核转变,增强考评可靠性。全区建立每季度“分管领导评鉴+干部职工民主评议+单位平时考核委员会评定”三维考评体系,分别按2:4:4进行权重打分。 去年1月开始,五通桥区要求全区机关工作人员每周要将本周工作内容详细记录在册,每月要形成工作小结,每季度要有总结。每个季度本单位考核委员会根据这些记录和平时表现进行考核打分,季度考核打出的分占年度考核的80%,成为年终评优的重要依据。所有考核考评都全程公开公布。 对账检查:晒成绩露问题 五通桥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少干部甚至一些领导刚开始都抱着大家一团和气的想法,不愿意得罪人,工作做得好不好通过平时考核无法体现。为让平时考核起到实实在在的效果,组织部门要求各单位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方案、细化指标,拿出务实管用的具体考核措施。 竹根镇党委副书记张巍介绍,2015年第一、二季度考核打分一出来,最高和最低分差距不到3分,人人都是优秀。针对这种现象,竹根镇党委召开专题会对考核办法进行完善,实行“加扣分制”突出考察干部工作实绩,调整了分值权重和扩大了参与测评范围,增加邀请村(社区)党员、干部和服务对象代表对机关干部工作表现进行打分。最终,第三季度考核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距达到了15分,个别机关干部慵懒散拖、对待群众生冷硬推等问题也暴露出来。镇纪委当即对得分靠后的机关干部进行谈话提醒,指出群众和村干部反映的问题。得分结果挂在镇政府的墙上后,机关干部的紧迫感立即增强了。个别干部存在的慵懒散拖、生冷硬推现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全部得到了解决。 为避免打人情分,区委办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增加了股室月报告,个人周计划等内容,并实行无记名打分。2015年第一季度考核结束后,最高分和最低分差距10多分。得分靠后的同志开始坐不住了,分管领导还没约谈,自己就立马找到自己的分管领导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迅速整改。目前,每季度全体机关干部得分差距都在10分以内。 逗硬奖惩:干多干少不一样 对于这种考核方式,已经54岁的牛华镇计生办负责人钟芹有点小兴奋。尽管临近退休,钟芹对工作依然兢兢业业,每项工作在区里的排名都靠前。以前考核的时候大家一团和气,奖惩不逗硬,钟芹还有点小情绪:“我在机关里年纪算是最大的同志了,这把年纪我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工作成效在全区都处于先进行列,但是考核下来,分数只是在中间位置。” 去年实行平时考核后,钟芹的工作记在考核手册上,更记在机关干部和老百姓的心里。年终考核的时候,钟芹的得分在机关干部里名列前茅,得分直接和年终奖挂钩,她的年终奖比平均水平高了近千元。“我不是在乎多这几百元钱,这是对我工作的认可。”钟芹乐呵呵地说。 和钟芹相比,工作推进力度不够、落实得不够好的几位机关干部在去年的考核中吃亏不少,根据打分,几位机关干部的年终奖直接比钟芹少了近2000元。“奖惩不是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牛华镇党委副书记胡映竹表示,考核公开、公平、公正,谁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得分低的同志心里也明镜似的,没有一位机关干部因为得分低有情绪。相反,通过这种方式,机关里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大家都铆着劲想把工作干好,去年的多项工作都被区里评为了先进。 “这是我们解决为官不为、庸懒散浮拖的有效方法,干多干少不能一样。”五通桥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一年的探索,现在扩大参评范围,邀请服务对象、群众代表参加季度测评,考核指标增设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增加群众参与度。通过考核,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能明显提高。(周杰 孙江) 原载于2016年4月11日《乐山日报》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