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彝族刺绣发展前景广阔,乔进双梅走上创业之路。产品标准不统一、色彩搭配单调、款式设计老旧、滞销……多年来,创业过程中接踵而至的问题,没有“劝退”乔进双梅,她跑遍马边的乡镇,全覆盖开展技能培训,累计培训绣娘超30000人次,构建了“1社6站20班”网格化服务体系,在统一彝族刺绣标准的同时,更努力提升彝绣产品的品质。
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创新采取零基础就业、零投入入股、零风险增收的“三零”利益联结机制,让利于绣娘,给予更多人投身彝族刺绣的信心。“在脱贫攻坚期间,我们最多的时候同时带领132名贫困户发展彝绣产业,人均年纯收入增加8000余元,”乔进双梅介绍说,彝绣带动贫困户居家灵活就业增收的成就被国家肯定,她也因此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目前,合作社已带动800余名彝乡农村闲散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人均年纯收入增加1万余元,12名比较优秀的绣娘通过网络直播和实体经营,月收入可达1-3万元。
传承非遗提建议
脱贫不是终点,幸福生活仍需奋斗。“据我了解,乐山民族地区拥有省级非遗项目16个、市级非遗项目45个,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创建品牌、推出旅游线路等形式,能创造就业岗位1000余个,实现年均旅游收入近3亿元。”乔进双梅认为,乡村非遗发展很有“奔头”,带动就业增收、促进乡村振兴后劲十足。
2018年,乔进双梅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后,多次提出将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建议,希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专业化培训,让彝族刺绣在传承保护的同时,也成为当地人发展增收的一技之长。
“2021年全国两会时,我建议加大非遗文化的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采纳了部分建议。”把个人思考转化成人大代表议案,乔进双梅欣喜发现,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彝族刺绣和更多的乡村非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心、支持。
今年2月,乔进双梅带着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的绣娘,专程到云南西双版纳开展调研,学习当地的发展模式,开拓绣娘们的眼界。在乔进双梅看来,保护和传承好非遗,既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希望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越来越强。”乔进双梅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遍面临的问题仍然是传承人断层,她希望国家能在更大程度上给予政策倾斜,通过非遗进校园等方式,为培养非遗传承人打下基础;鼓励文创企业和高等院校到民族地区、传统工艺项目所在地、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工作站,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品质,合作开发“非遗“元素衍生品。
记者了解到,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限衔接的关键期,乔进双梅还以彝绣服务体系为载体,带领彝族绣娘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移风易俗治理。“我们的脱贫攻坚不容易,守住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更是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乔进双梅表示,今年,她将再次提出并不断完善“关于推进移风易俗”方面的建议,让好的习惯传承下去,从拒绝铺张浪费和高价彩礼两方面入手,有力防止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