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乐山组工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    页 组工新闻 时政要闻 党建工作 干部工作 人才工作 公告公示 学习园地 时代先锋 组工动态 组工评论
当前位置:乐山组工网 >> 组工动态 >> 正文
精准入“微” 纵深发力

发展无穷期,改革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制度方面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改革已基本完成,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这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一道“必答题”。

2021年以来,省委深改委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把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结合起来,连续3年在县以下单位开展“微改革”共54项,在解决实际问题、推进终端见效、激发基层活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注入充沛活力。

近日,《四川党的建设》记者走进成都、自贡、绵阳、广元、南充、乐山、眉山等地的改革试点现场,探寻“微改革”如何以“微”破题、赋能发展,不断激发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能。

打通堵点,激发活力。党的建设制度“微改革”是我省立足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特征,推动改革从小切口破题、往纵深处发力,破解组织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创新举措。本期关注特邀相关嘉宾,深度解读各地在“微改革”中探索出的经验,展现“微改革”的亮点和成效。

“微”中有格局

主持人:如何围绕中心工作探求微改革方向,确保改革切口更精准、靶心更聚焦,更好地把党的建设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治理效能?

刘洪:德阳市聚焦重返前三的战略目标,把人才引领创新发展作为党建制度微改革的着力重点,系统开展了人才分类评价、人才发展试验区、人才示范点、人才经纪人等系列改革创新,打通制约人才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构建起人才发展良好生态。特别是针对人才评价不科学、不精准的问题,探索建立道德品质、创新价值、能力、贡献新四维评价体系,赋权于企业、赋能于人才,实行人才自主评价、自主管理、自主服务,充分激发了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德阳高质量发展集聚创新动能。

刘小流: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方向。我们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聚焦重点领域谋划推动微改革工作。一是着眼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开展改革。聚焦双城圈建设,以创新引才机制为切口,探索双地双岗双薪酬人才招引模式,聚力人才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建设川东北区域创新人才集聚地。二是着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改革。围绕达州“3+3+N”现代产业集群,以助力产业发展为关键,组建人才服务团40个,选派人才服务专员89名,全力帮助企业解难题促发展。三是着眼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开展改革。抓实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全面推进社区阵地达标补短,持续开展三无小区清零行动,深入推进一村一项目,不断提升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李鼎银:我们把准微改革工作小切口、大视野”“小场景、大背景”“小改革、大变化特点,紧贴省委、市委中心大局,紧扣党员、干部、群众关注的问题,努力提升改革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一是聚焦重点,紧扣大局抓改革。围绕组团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战略目标,研究制定一系列意见、办法,全力服务保障南充现代化建设。二是关注焦点,紧贴基层抓改革。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乡村人才振兴等基层关注的焦点,深入一线问计听音,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多网合一、一网整合。三是疏通堵点,紧盯问题抓改革。如顺庆区芦溪镇着眼资源整合力、辐射带动力不强的问题,探索组织联创、基础联通、产业联建、治理联抓、服务联动五联工作机制等。

“改”在小切口

主持人:“微改革”为切口和牵引,各地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化、差异化探索,推出哪些务实创新举措,又是如何破解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强群众获得感?

唐润:“微改革”的精髓在“微”上、难点也在“微”上,必须树立“小切口、大纵深”的导向。全省部署推动“微改革”以来,乐山连续3年在全市系统推进36项改革任务,涵盖组织、干部、人才、治理等方面。比如,为破解两新组织作用发挥不足的问题,探索建立非公企业“红·领·带”党建工作机制,激活了非公企业发展“一池春水”;为破解村书记“一肩挑”后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探索加强“一肩挑”村干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推动村干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为破解晶硅光伏产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探索实施企地校人才“定制化”培养机制改革,助推全市晶硅光伏产能规模突破1000亿元,为全省贡献了一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我们积极探索,初步构建起了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改革工作质效,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但同时,“微改革”不同于其他常规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矛盾和挑战。为此,我们坚持上下贯通,科学合理设定改革项目,常态化调研摸底、督促推进,把好改革的时度效;坚持部门联动,发挥协同作战力量,集聚改革合力、集成改革实效,推动问题破解;坚持内外互通,广泛借鉴其他地方优秀经验,不断做深做实做优“微改革”。

王建:剑阁县聚焦提效率、转作风、惠百姓等关键实事,组织全县各单位围绕解决本领域、本行业、本部门的“痛阻难堵”和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在村集体经济发展、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等方面精准发力,创新推出“微改革·微创新”项目,以改革小切口解决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难题,让群众在涓滴之间感知改革温度,享受改革红利。一是成立“强村公司”,出台壮大村集体经济“强村十条”;二是推行重点工作专班盘活干部资源,助力“拼经济、比发展、争一流”;三是实施“三个一”工程(即一套联谊交友保障措施、一个联谊交友平台、一场集体婚礼活动),做实做深“留才”文章。面对个别“改不动”的情况,我县以小切口谋划“微改革”,把党员干部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作为谋划“微改革”的“主要大事”:以全链条推进“微改革”,常态化开展“微改革”金点子征集,并对征集到的建议进行分类处置、流程跟进、督查督办;以硬机制保障“微改革”,将“微改革”工作清单列出来,纳入年度目标综合考核,同时制定出台容错免责实施办法,营造“轻装上阵”的改革氛围。

覃超:“社区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近年来,宜宾市叙州区聚焦靶向发力,厘清权责边界为社区减负。针对行政事务多、证明盖章多、机构挂牌多等社区减负增效的难点堵点,推行“减轻担子、简化手续、减少牌子”三项举措,精准施策强弱项补短板,切实为社区“松绑解压”。通过多维赋能让社区回归自治组织的根本属性,实现“治理体系完善、社会力量整合、服务半径缩减、资源配置扩大、社区事项规范、治理效能提升”。经过不断实践,已经初步探索出“高效联动,统筹资源做加法;因地制宜,调整规模做减法;建章立制,提升效能做乘法;去芜存菁,规范事项做除法”的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模式,有力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增强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改”出大文章

主持人:开展“微改革”以来,各地工作具体成效如何?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有何体会?

曾从海:3年来,内江市以科学思维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微改革”,切实把系统谋划与基层首创结合起来,重心下沉在各县(市、区)实施30项“微改革”,坚持“清单制+责任制”项目化管理,形成“市县联动、部门协同、专家指导、专班攻坚、终端见效、系统集成”的工作格局,一批改革实践“沾泥土”,一批改革成果落地开花,一批突出问题得以整治,一批制度规范长期坚持,有力提升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质效。实践中,我们感到“微改革”要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一方面,坚持大处着眼谋篇布局,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扣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融入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一盘棋”把准改革目标方向,使每一项改革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另一方面,坚持小问题切入精准聚焦,紧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出发,针对性改革创新,探索管用对策,把问题一个个解决好。

张龙:新店镇以机构设置扁平化、党委运行制度化、队伍建设规范化、为民服务常态化为抓手,创新实施民事服务“全程代办”、集中代理“多网合一”、民事代处“台账管理”,实现“一站服务不出村、下沉服务零距离、贴心服务转作风、暖心服务促发展”。这不仅打通基层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改进,还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干群关系显著改善,为新店镇建设雅州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奠定基础。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我们坚持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微改革”自然也赢得了群众广泛的支持和信任,使其在推进过程中能够克服困难、取得实效,充满生机、保持活力。

范春才:南苑社区是白鹤滩水电站移民搬迁社区。在我省党的建设制度“微改革”中,社区党组织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安置点治理效能,切实提升易地搬迁群众满意度、归属感和获得感,激发出易地搬迁安置点治理“大能量”。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形成社区治理创新模式;二是以人为本,运用“互联网+党建”的网格化基层治理,打造集党建、就业、社保等诉求反映、政策咨询、民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网络“红管家”;三是多方参与,发挥社区党员、志愿者、企业等多方作用,开展各类文娱、教培活动,凝聚起社会治理的整体合力。实践证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领导更加有力,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才能全面提升,搬迁群众就业保障才能持续巩固,矛盾问题才能有效化解,搬迁群众的生活才更加舒心。

文章来源:乐山组工网 发布日期:2023-06-26
主办:中共乐山市委组织部    备案号:蜀ICP备2022018546号
Copyright ©2014 www.sclszg.cn. All Rights Reserved